当前位置: 主页 > 党史学习教育 > 党史资料
学史明理丨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时间:2021-08-02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jhxjw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如何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有哪些论述、观点可资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

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

人民日报评论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脚在学史力行上,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攻坚克难上见真章、在担当作为中求实效,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是我们党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学习党的历史,重在力行、贵在力行。党史学习教育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都需要通过“力行”来实现。从“甘将热血沃中华”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从“我们要赶上时代”到“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我们党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发展壮大,靠的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员的实干苦干、接力奋斗。“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学史力行,从党的光荣历史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脚踏实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人民日报


伟大建党精神从哪里来

意识形态关乎国家兴衰成败。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冲击,中国人在儒学式微的大背景下先后向西方借来基督教神学主义(太平天国运动)、社会进化论和改良主义(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辛亥革命)以求国家自强和民族自救,结果无不以失败告终。旧中国面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新理论指引,迫切需要一个有使命感的新型政治组织把一盘散沙的民众组织起来。

中华文明的“和合”文化、修身修心养德智慧、天人合一理念、大同思想、天下情结、民本传统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华文明土壤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人必然会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与时俱进弘扬“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求真精神、“天下大同”的理想情结、“制天命而用之”的奋进意志、“民无不为本”的民本理念等,必然义无反顾地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滋养。(祝灵君)——光明日报


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现代化犹如一幅宏伟蓝图,描绘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同频共振,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壮美画卷。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成功实践,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品格。(颜旭)——解放军报


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自我革命强大力量

从本质内涵看,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本质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实践品格和精神底色。伟大建党精神及其精神谱系,有着一脉相承、交融互通的共同特质。比如,伟大建党精神中蕴含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红船精神蕴含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井冈山精神蕴含的坚定不移革命信念,遵义会议精神蕴含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始终彰显着革命精神的无穷力量和从严管党治党的政治自觉。

从实践历程看,自我革命精神孕育于实践而又推动实践。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从八七会议、古田会议到遵义会议,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都是党以自我革命精神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完善自身、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典范。正是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自我革命、浴火重生,我们党才能够由弱到强、由小变大,才能够由不成熟到成熟,不断丰富了彰显党的品格、体现党的宗旨、展现党的强大生命力战斗力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为精神谱系注入新的内涵。(许罗德)——学习时报

中共金湖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金湖县监察委员会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邮箱:jhxjwxjs@163.com
Copyright www.jhxjw.gov.cn © 2009-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苏公网安备32083102000291号 苏ICP备18032551号